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66章庒縣風波(3)

關燈
第166章 庒縣風波(3)

於是第二天朝議,最終以五票讚同兩票反對,的壓倒性票數通過高粱推廣法案。

反對的兩票分別是戶部和吏部,戶部是一向的釘子戶,反對是必然之舉。吏部反對是因為更深層次的原因,但是這件事上懷王沒發力。

首先淮河的爛攤子女帝有份,但現在朝廷眼看要倒,公孫行再貪,也不能讓朝廷倒閉,皇帝這個靠山倒了,事後秋後算賬,他這個哥哥也逃不掉伸頭的那一刀。

所以盡管有利害沖突,但卻不能蹬鼻子上臉,表個態度也就行了,大不了關停了灰色收入關,另謀財路,總比讓朝廷倒閉了強。

讚成的五票分別是女帝一票,兵部、工部兩票,禮部這票很重要。

這件事上禮部本來沒什麽厲害沖突,大可以棄權,但厲害就厲害在,女帝硬是把禮部扯進來立法,給人以公孫蕓惠有意重新扶持禮部的錯覺。

尤其是今年科舉和周晟的大婚,從某種程度讓禮部經由高氏,和周晟產生了某種關系,更何況開荒種高粱,說起來是利國利民之舉,不正是天下讀書人所希望的開模和表率嗎。

刑部的一票關鍵仍在禮部,刑部這件事上可有可無,與禮部角色相當,禮部倒向女帝,刑部可以選擇中立棄權,但不能倒向戶部。

真要是江淮反了,女帝這能殺田誠的頭。

朝議最終以五比二通過決議,但決議歸決議,如何落實,最終仍舊是戶部的事,當然,盧希彭是這麽想的。

但周晟敏銳察覺到了沈雲卿曾經提到,繞靠戶部征稅的機會,遂是下午前往禦書房提及此事。

“母後,既然戶部抵制此事,不妨效法曬鹽,將高粱所征稅賦收歸內司府,如此既能避免地方盤剝,同時可得稅源,藉此充實國力。”

“嗯,此議甚好,但征收賦稅所涉甚廣,曬鹽尚且只有三處,而高粱廣種天下,非內司府所能及,若要逐一征稅,便得新立衙門,新立衙門又得養吏,如此又是一項開支。

眼下高粱尚未推開,短時內無法折換錢糧,單獨為征高粱稅,恐靡費國帑徒增負擔,得不償失。”

“兒臣建議,可讓地方的司馬、縣尉、州兵代為征收,如此又可用州兵之力,又能充以軍糧,可得兩便,而且高粱暫無市場,想來貪墨並無多少好處。

待等日後高粱推開,再緩以其他手段,改由吏部征稅。”

公孫蕓惠略作思考點頭認可

“此法可行,待刑部擬議新法,為娘暫授兵部征稅,入內司府。”

“母後聖明。”

“呵呵,哪是為娘聖明,是晟兒長大啦,能替母後分憂了。”

“母後過獎了,孩兒才疏學淺,哪裏能想到此法,乃是去年底南下江南,沈雲卿曾說今年可另行征稅,當時問他,他諱莫如深,說是今年再看。此番推廣高粱,孩兒這才恍然大悟。”

“哦,又是他!”女帝口氣不悅,接著又說:“這麽說,他早料到會有今日局面?”

聽著女帝口氣不對,周晟忙改腹稿說:

“並非完全被其料中,當時他說未必能成,尚有變數。”

“哦,是何變數?”

“沈雲卿說,若是海通的地裏種不出糧食,便前功盡棄,故而高粱出苗前,沈雲卿並無把握。”

“他倒是油滑的很,不見兔子不撒鷹。現如今被他騙取去三十二萬畝土地,照此下去,明年海通將盡歸其一人,想來著實可惡。”

“孩兒看未必,眼下庒縣僅有遷民四萬餘人,尚且勉強可耕三十多萬畝地,倘若繼續僵持,待等今年新法頒布,他便再無圈地機會。”

“那你就不怕失信於他?”

“是他欺騙朝廷在先,如今新立律法利國利民,不治他罪,已是法外開恩,並非兒臣失信。”

“呵呵,朕量他也不敢。”

沈雲卿多半沒想到,周晟能把他賣的這麽快。

推廣鹽堿地種高粱一事在神都迅速發酵,在女帝授意下,各個渠道的消息迅速擴散,不過市面上至今一粒高粱難覓,幾乎無人知道何為高粱,但皇帝頒布了禦令,今後上至皇帝,下至文武百官,一律吃高粱。

於是不少不明真相,而欠見識的吃瓜群眾,無不認為高粱可能是一種不錯的主食,要不然皇帝怎麽能頓頓吃呢。

六月底七月初,南方各地陸續收割了稻米,開始夏耕,產量普遍多餘往年一成。

蘭陵,尤其是寧陽,普遍豐收,超產三至四成,尤其是沈家最近幾年圈走的那一千多畝地,竟然長出了畝產三石的稻谷,我的天,李義清火速率人前往寧陽實地考察。

七月十一,沈嚴良乘船抵達海通前往庒縣,與沈雲卿商議收糧一事。

“今年江南豐收已成定局,來時我已讓人去淮北打聽,基本也與往年持平,就是不知道黃河兩岸與兩湖怎樣,即便持平,今年的糧價也該回到四年前,如果略有豐收,恐怕還得跌。糧價一跌,銅價再調,怕是繼續收糧要吃虧呀。”

“爹,總想著吃虧這可不好。今年糧價便宜,咱們不指望賣糧掙錢,咱們可以用糧養人,養牲口,開辦更多工坊,有勞力有畜力,咱們還能幹其他的。

糧食便宜利薄,咱們用糧食養人去幹賺錢的買賣。再說了,水泥坊現在掙錢也不少,別跟個地主老財似得總盯著糧。”

“可糧價跌下來,三殿下收咱們的糧,不還得壓價。”

“他壓他的,咱們收咱們的。另外,咱家在寧陽的糧囤得擴建了,海通也得建糧囤,有了糧,才好辦事。”

“那就隨你吧。另外李義清來寧陽看了咱家種的那一千多畝地,現在消息都傳開了,說是咱家種得是‘神仙稻’要咱家給種子,讓蘭陵都種上。”

“哼,他這是給自己的烏紗帽上貼金,好升官發財。”

沈雲卿在寧陽種的一千多畝地,經過四年的培育,先後選了十多個品種,先用自然肥催了兩年四季,選出產量最高的,抗倒伏的幾個品種再用堆肥催兩年。

一千多畝地選種了六個品種,產量最高的達到了三石一鬥,最低的兩石七鬥多。

李義清想當然的以為只要得到種子,就能給蘭陵全都種上搞豐收放衛星,向朝廷報喜,其實根本辦不到。

這一千多畝地,用的都是清淤挖出的淤泥鋪出來的一層,厚度半尺,再用糞便與稻草灰發酵肥施肥,田間養殖有魚類、泥鰍、蛙類和雞、鴨,產生的糞便富有營養,同時又能解決害蟲,提供肉類副產品。

通過精耕細作,和較為系統化的管理,篩選繁育出具有增長潛力的品種。

但按現下正常的耕種模式,根本達不到這個產量,因為田間肥力不夠,也沒那麽高的管理指導水平。

當然,高產種子種在普通土地上,采用普通的管理手段,仍要比普通種的畝產高一些,但只是表面現象。

土地會因為長期的過高產能,而大量消耗土地肥力,造成土地疲勞,加之長期沒有休耕,十數年後土地營養衰退,最後肥地變中田,中田變薄田,薄田變貧瘠,產量一年不如一年。

所以超時代的理念和科技產物,是帶來了一些好處,但相應的副作用和弊端往往容易被忽視。如果沒有合理的積肥和管理,再好的種子也白搭。

“爹,眼下糧價回落已成定局,但咱們還是得靠糧食發一筆財。他李義清不是要種子嗎,咱們賣給他就是。”

“賣?這能怎麽個賣法兒,賣來賣去還是糧食啊。”

“爹,咱們賣的是高產種糧,可不是吃的糧,是種地的種子。誰買咱們的種子,誰地裏多出糧食,但你要買,就只能按咱的價格。而且咱得說明白,買回去後,咱們不包畝產三石。”

沈嚴良聽著吃驚,忙說:

“雲卿,你這是賺的黑心錢啊,哪有這麽做的。”

“爹,他愛買不買,不買拉倒。一石良種一貫錢,就這個價。”

由於種子的本身存在的問題,江南東部地區一畝水稻要六升左右的稻種,大約是二十到二十一斤中國市斤,不同品種不同地區的種子,在不同維度種植,對種子數量也各不相同。

如在熱帶,使用更為優良的種子,發芽率又高,需要的數量也就少,如在北方地區,用種數量會大幅增加。

但總體上,比現代一畝水稻用種多,尤其是比雜交水稻多的多。

岐的一石大約三百四十市斤,一升就是3.4十斤,合一畝地一百六十文種費。

平常年份上等肥田畝產最低兩石計,每石三百文,兩石就是六百文。一戶三十畝地,每季就能收六十石,兩季就是一百二十石,如是上等田,碰上好運,可能還要多。

而且自己還能留種五到八代繼續種,八代後再買種。

也就是一畝地花六十文錢,能保證三到四年正常年份,肥田畝產兩石,薄田一石二三。相當於一百二十文的種子,一畝地種了五到八季,平均每畝每季才幾文錢,這已經很良心了。

比起現代的種子公司,種出的果實不能留種,來年只能再買,眼下還是比較實惠的。

沈雲卿考慮今年繼續擴大種田種植面積,待等一代高產種在江南普及,第二代高產種推出,只要不碰上天災人禍,靠糧就能坐斷地方財稅的時代將一去不覆返。

可預見的未來二三十年內,全國平均水稻畝產上四五百斤如能實現,以岐帝國現在的人口,和版圖面積,將一勞永逸的根除溫飽問題。

同時水利建設和化學工業如能跟上,再搞點技術,小農經濟下的地主模式將徹底終結,以畜力收割機為代表的農場主時代將成為新的主流。

父子二人攀談之際,顧溫匆忙進屋來:

“老爺、少爺,庒縣縣令虞童又來了。”

“是來找茬來了。”

沈雲卿口氣不善,沈嚴良又開始糟心:

“我說雲卿啊,總這麽跟官府過不去,爹可就你這麽一個獨苗苗啊。”

“爹,放心,明年給您生個外孫,後年再生一個,你要多少有多少。”言畢,沈雲卿又與顧溫說:“虞童到哪兒了?”

“真騎馬打地裏過來,估計是快到了。”

“走,去會會他。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